鄉鎮玩家九--食在很慢台東遊
這次安排的行程是再次開往台東.
第一站到清河堂, 這是一間一百零五年歷史的客家建築. 是他們袓先由原居住地, 將建材一塊塊拆下, 帶到池上再搭建起來. 由外觀看起來, 保護的相當好. 主人是一位客家阿媽. 當學員到達時,她己準備好米漿糊讓學員自行做米苔目, 當然學員幾乎都沒經驗, 阿媽就一再試範給學員看, 同時也說沒做完就沒午餐吃. 最後她找到一位不錯的學員, 在她的指導下, 總算完成午餐米苔目, 加上阿媽事先準備的焢窯, 裡面有玉黍蜀,蛋和地瓜. 那就是我們的午餐. 學員都吃的相當過癮.
吃完午餐, 稍做休息. 導覽老師山豬, 就帶學員由天堂路, 伯朗大道走到池上農會. 農會的導覽員介紹用竹片和黃土做的土礱, 往昔用它磿稻子, 旁邊用兩根竹片把磿好的撥下來. 先人實在是太有智慧了. 同學們都玩得很高興. 這是住在市區的人很難得有的經驗. 晚上同學就相約到鐵花街去看演唱會, 屬於小型個人演唱. 而鐵花街據說是為了紀念胡適的父親胡傳字鐵花在清朝任官, 曾派到台東當兩年知縣, 而兩年竟是所有知縣呆得最久的, 因此命名.
第二天早上到利吉惡地, 那是由地殼造山運動, 將海裡的沈積層推上來.相當特殊. 可能由於行銷得法, 當地一家芭樂批發商已不再零售.學員在門口打招呼, 仍無結果, 只好帶著失望離去.
接著就到關山一家茶葉厰拜訪. 地方政府慢慢有慨念, 雖然當地無工業, 而發展觀光休閒旅遊業比工業更佳. 因此補助店家一部份費用保留設備做觀光用. 這是一個雙贏的策略.
午餐就在關山鎮農會的米國學校吃的古早味. 一大碗公, 工作人員似乎以她們食量做標準. 一大瓢飯, 經溝通後, 飯量減少到我們須要的. 感恩. 米當然好吃, 菜是古早味, 不錯吃. 當吃完飯準備到部落去, 結果來了一場大雨. 農會的導覽看雨短暫停不了,就安排學員參觀工廠包裝機, 同時也讓學員親自拿袋子包裝米, 並幫學員袋子抽真空, 讓學員帶回亨用. 他們的包裝機械也是地方政府基於發展觀光產業而保留下來. 真是明智.
雨停了, 接著就出發到崁頂部落.到了部落, 就由一位回歸家鄉的導覽小姐帶我們巡覽部落一圈, 學員對一家門口放了許多山豬頭骨, 感到有興趣. 導覽員就邀請學員走上走廊看清楚. 並說該屋主人是非常有名的獵人. 接著拜訪小米達人, 他說明種小米的時間, 採收時間等等都刻在一片木板上. 同時教學員如何搗小米, 並一面唱歌. 他很善解人意將高山青帶入, 讓這些來自城市的學員玩的相當高興. 並且請學員吃小米糕. 真是好吃.
免不了也要看獵人表演設陷阱. 當然這只是表演.
最後經過一位工藝達人的家, 除了參觀她的手工藝產品, 學員發現她門口桌上有香蕉. 學員要買, 但她不知如何賣. 學員自動給錢, 她嫌太多就會退錢給學員或拿更多的香蕉給學員. 整個情形真是讓人感動.結果大家都十分滿意.
晚餐就到另一個部落去亨用部落餐.
第三天, 參觀卑南文化公園, 欣賞旮亙樂團表演.其中有鼻笛表演. 當然樂團也邀請學員參加表演. 大家都很儘興. 下午參觀成功漁港的拍賣魚貨. 並自己製作魚丸. 完成後, 當然每個人都要品嚐自己的成果.
接著大家帶著滿滿的笑容回家.
留言列表